据央视新闻报道,当地时间8月1日,特朗普在“真实社交”宣布部署两艘核潜艇应对梅德韦杰夫“挑衅”,路透社称潜艇将抵俄附近。
这场风波的源头,是特朗普对俄乌局势的步步紧逼。7月下旬,他先是对普京表达“失望”,将原本50天的停火宽限期砍至10天。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副代表约翰·凯利随后确认,8月8日将是俄乌和谈的最后期限,逾期美国就会对俄罗斯挥出制裁大棒,还会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加征100%关税。
这样的“最后通牒”彻底点燃了梅德韦杰夫的怒火。这位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直接喊话特朗普,说这是在玩“最后通牒游戏”。他特意强调,俄罗斯不是以色列,更不是伊朗,每次新的通牒都是在向战争靠近——而且是美俄之间的战争。他还提起苏联时期的终极核打击能力,暗示俄罗斯有底气接招,顺带嘲讽特朗普“别学瞌睡乔”。
梅德韦杰夫(资料图)
两人的矛盾早有苗头。之前梅德韦杰夫就曾暗示要给伊朗转移核材料,偏巧特朗普正铁腕反对伊朗铀浓缩,梁子就此结下。这次交锋中,特朗普直接回怼,骂梅德韦杰夫是“失败的前总统”,警告他说话注意分寸。转天就甩出核潜艇部署的消息,还放话“言语很重要,容易引发意外”,明摆着要用行动施压。
展开剩余68%有趣的是,特朗普没说这两艘潜艇是带核弹的战略级,还是装常规武器的攻击型,也没说具体往哪放。但这种模糊性本身,就带着强烈的威慑意味。
就在核潜艇消息引发哗然时,俄罗斯官方却放出了不一样的信号。俄外交部官网8月1日发文,称外长拉夫罗夫“完全认同”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说法——“绝不能让美俄直接军事对抗发生”。
这话很有讲究。拉夫罗夫一边跟美国达成“避战”共识,一边把矛头指向欧洲,说欧洲人“歇斯底里”地推动乌克兰入约,简直是想把俄罗斯拖进战争。他还特意提了一嘴,说特朗普之前施压促成俄乌伊斯坦布尔谈判,算是给足了美方面子。
拉夫罗夫(资料图)
更深层的意思藏在后面。拉夫罗夫说,俄美已经通过总统通话、外长接触建立了多层对话机制,还提议搞个俄乌政治军事联合工作组,把人道协议扩展成全面和解路线图。这明摆着是给特朗普的“10天通牒”搭了个台阶,也是在为普京和特朗普的会面铺路。
特朗普那边很快接了茬。被问起和普京的会晤计划时,他用一贯的模糊口吻说“安排好了,到时候就知道了”。评价普京时,他说“这人跟以前一样,绝对是个硬核总统”,话里透着点惺惺相惜的意思。
其实两人早就有接触。5月19日,他们密谈了两个小时,普京当时就提出“立即停火谈判”的框架。之后电话也没少打,会晤算是水到渠成。但这条路不算顺,7月11日拉夫罗夫还向美国递交了乌方“要摧毁俄罗斯”的言论证据,没过多久特朗普就把停火期限从50天压到10天,8月8日这个日子,既是和谈截止日,也是美国对俄加征100%关税的最后期限。
说起来,美俄贸易早就冷到冰点,一年交易额不到20亿美元,比之前跌了98%。特朗普非要盯着那点关税,说白了是想卡住俄罗斯的石油出口。但普京也有招,一边硬扛制裁,一边抛诱饵,说“冲突结束后可以搞大规模贸易”,软硬兼施让特朗普很难放手。
特朗普和普京(资料图)
现在的局面有点微妙。梅德韦杰夫和特朗普隔空互呛,核潜艇部署让气氛紧张;拉夫罗夫和鲁比奥却达成“避战”共识,双普会又在酝酿中。乌克兰那边,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倒是站队特朗普,嘲笑梅德韦杰夫“喝多了”,说对付俄罗斯就得靠实力。俄罗斯社交媒体也有类似说法,说梅德韦杰夫总在酒后放狠话,画了一堆红线,却没一件兑现。
特朗普的风格向来是说干就干。之前两个月调停了好几场国际冲突,这次核潜艇部署也是雷厉风行。梅德韦杰夫则被贴上“只会吓唬人”的标签。但不管怎么说,言语上的交锋已经牵动了军事部署,而高层之间的暗线沟通又在给局势降温。
8月8日越来越近,停火谈判、关税制裁、双普会的走向都悬在这一天。美俄之间,一边是核潜艇的钢铁威慑,一边是外交辞令的绵里藏针,这场较量还在继续。
发布于:江苏省本信配资,柏瑞配资,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