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了家乡的那头牛
\n文/轩烨
\n说到重庆城市精神,我很自然地想起家乡的那头牛。
\n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的那一年,生产队把集体的土地都分到了每一户,社员们高高兴兴地认领了属于自己的责任田。队部会计忽然想起还有一头当时作为生产资料的耕牛尚未明确归属。
\n队长对我父亲说:“你们一家就来认领吧,适当给点钱,归你们家了!”大家也无异议,就这样,这头牛进了我家。
\n在父亲眼里,这头牛俨然就是家庭的一员。经历了如此大的变化,这头牛似乎也知道是我父亲收留了它。
\n牛是一种能与人心灵沟通的动物,尤其这头牛见过人间冷暖,感受到我父亲对它的真情,因而有时会用它独特的表达方式,与我父亲亲近。
\n一次,我见它在我父亲给它喂草的时候,温顺地靠在我父亲身边,双目淌出热泪。后来,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,它都用自己的力量拉动着犁头,从不怕劳累,包产到户的第一年咱们家就迎来了丰收的好年景。
\n在这头牛的身上,我似乎看到它与人类情感相通的某些特质,“坚韧、忠勇、开放、争先”的重庆城市精神在某些方面不正体现出牛的品性?重庆作为国家和民族大家庭的一员,和民族、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,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,像牛那样坚韧、忠诚。因为有了这种特质,不断涌现出很多勇于奉献的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。他们的品行被概括为“老黄牛”精神。
\n比如,“吃的是草,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”,简洁而生动地概括了牛无私奉献的精神,讴歌了牛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人类的高尚情操。又比如,“但得众生皆得饱,不辞羸病卧残阳”,赞美了牛心怀众生、甘愿奉献自己的高尚情怀……
\n在过去,牛为人类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;在现代,虽然科技发达,智能机械广泛运用于农耕活动,牛似乎靠边站了。但牛勤劳、坚韧、忠诚等品质激励着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努力,克服困难,为实现美好的未来而奋斗。
\n虽然牛不懂得如何“开放”,但至少牛也不保守。牛以包容的姿态默默承受着各种劳作任务,不挑肥拣瘦,同样也契合了重庆的城市性格。
\n当前,重庆在产业升级、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存在需要克服的困难,需要通过创新驱动和协同合作来提升发展质量,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、西部大开发、长江中上游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,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中心。需要像牛一样,包容各种工作环境和任务,展现出一种豁达的胸怀。
\n牛通过辛勤的劳作,为人类创造价值,朴实之中敢闯敢干,讷于言敏于行,体现出力争上游的精神状态;重庆人民以勤劳的双手和积极进取的态度,在各个领域奋勇争先,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,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这种争先精神,与牛的精神一样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。
\n家乡那头牛用忠诚筑牢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愿景,可钦可敬。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,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而且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。由此可见,牛的品性与重庆城市精神都是对责任和承诺的坚守。
\n
本信配资,柏瑞配资,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